- 梁任繁;黄皓;文俊丽;廖云云;高小凤;韦传义;张曼;吴永升;周国列;周生茂;
甜瓜细胞壁对果实的脆度和口感具有重要影响。为了阐明细胞壁修饰相关基因对果实发育影响的分子机制,以厚皮甜瓜桂蜜12号为试材,应用转录组学、生物信息学筛选和分析雌花授粉后5 d和20 d的果实生长差异表达的基因。结果显示,果实两个发育时期差异表达基因有2950个,上调1141个,下调1809个。在富集Q值最显著的前20个条目中,GO富集指向细胞组分、生物过程等所涉及细胞壁数目最多(8个,占40%);KEGG富集后它们指向代谢途径、遗传信息途径、环境信息处理、细胞过程等途径。筛选出多聚半乳糖醛酸酶、扩张蛋白、木葡聚糖内糖基转移酶、葡萄糖醛酸转移酶、激素合成酶等基因,推测它们共同参与细胞壁修饰,影响甜瓜果实品质。
2025年02期 v.38;No.237 16-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03K] [下载次数: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8 ] - 刘秀云;曹碧婷;岳钉伊;顾卫红;
为了挖掘高番茄红素含量兼具优异农艺性状的西瓜种质,对设施栽培的21份西瓜种质资源的农艺性状进行鉴定和评价,并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其番茄红素含量。农艺性状的鉴定和评价结果显示,21份西瓜种质资源的果实发育期在27.00~42.00 d,单果质量在1.71~8.53 kg,边部可溶性固形物含量(w)在7.00%~10.20%,中心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在10.00%~14.80%。21份西瓜种质资源的鲜质量番茄红素检测结果显示,番茄红素含量范围在46.53~95.78μg·g-1,变异系数达17.84%。其中,有3份种质资源的番茄红素含量>80μg·g-1,属极高番茄红素含量西瓜种质;有7份种质的番茄红素含量在70.13~78.57μg·g-1,属高番茄红素含量西瓜种质。并且,西瓜果肉瓤色与番茄红素、八氢番茄红素及γ-胡萝卜素的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瓤色可作为鉴定筛选高番茄红素含量西瓜种质的核心农艺性状,小果型西瓜种质W1-11和大果型西瓜种质All-Sweet Scarlet果实发育期分别为27 d和42 d,可作为高番茄红素含量的优质高产西瓜新品种选育的直接或间接亲本。
2025年02期 v.38;No.237 25-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2K] [下载次数:1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3 ] - 莫仁连;洪杰生;闫晋强;王宝琛;程晓欣;武涛;江彪;
CER1基因在植物表皮蜡质的生长发育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调控作用。为研究冬瓜CER1基因的生物学功能,利用同源序列克隆法克隆得到全长为1866 bp的BhCER1基因。该基因编码621个氨基酸,等电点为8.29,其蛋白质包含55个潜在磷酸化位点。蛋白质结构分析显示,该蛋白主要由无规则卷曲和α-螺旋构成。启动子序列分析表明,BhCER1启动子中包括与干旱、低温、盐胁迫等多种逆境响应相关的调控元件。进化分析表明,冬瓜BhCER1与同为葫芦科的甜瓜(CmCER1)和黄瓜(CsCER1)亲缘关系较近。qRT-PCR结果显示,BhCER1基因在冬瓜果皮中的表达量最高,其次是果肉、雌花、雄花、叶片、茎,而在根部基本无表达。综上所述,BhCER1基因可能在冬瓜果实蜡质合成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其具体的生物学功能尚待开展深入的系统研究。
2025年02期 v.38;No.237 32-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93K] [下载次数:1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 ] - 李珊珊;梁盼;孟繁艺;马梦秋;胡体旭;梁燕;蔡义勇;战祥强;
叶面积是番茄的重要农艺性状之一,直接影响光合效率和干物质的积累,从而对植株的生长发育和生产力产生重大影响。研究番茄叶面积遗传规律,并通过BSA-seq进行基因定位,可以为研究番茄叶面积的遗传与分子机制奠定理论基础。以叶面积差异明显的21GA04(P1)和19GA13(P2)作为亲本,构建了P1、P2、F1、F2、BCP1和BCP2六世代群体。利用ImageJ软件测定番茄六世代群体叶面积。采用主基因与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对番茄叶面积进行遗传分析;同时,通过集群分离分析法(BSA)检测极端材料及亲本基因型,并结合QTL-seq(SNP-index关联分析法)对叶面积进行关联基因的初步定位。在F2、BCP1和BCP23个分离群体中,番茄叶面积均呈现偏正态分布。番茄叶面积的最适遗传模型为MX2-ADI-AD,表明该性状受2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和加性-显性多基因控制。采用SNP-index关联分析法共检测到3个QTL区间,分别位于番茄1号染色体的89.0~89.8 Mb、8号染色体的2.1~4.5 Mb和9号染色体的63.9~64.8 Mb。结果表明,番茄的叶面积受主基因和多基因的共同调控,且与叶面积性状相关的区间位于1号、8号和9号染色体上,推测其中SlSAUR20和SlSAUR21基因为关联叶面积性状的候选基因。
2025年02期 v.38;No.237 40-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63K] [下载次数:2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0 ] - 任朝辉;何建文;田怀志;田浩;廖卫琴;
为了探索不同辣椒资源的综合品质,对20份种质资源的14个性状进行差异性分析、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不同辣椒资源之间的各性状指标差异较大,变异系数为11.63%~63.15%;农艺性状和品质性状之间呈显著相关性;主成分分析提取出5个主成分,累积贡献率达84.488%;聚类分析将参试资源分为3种类型,以贵州大众口味的饮食习惯来看,第Ⅰ类适用于加工糟辣椒、油辣椒和煳辣椒面,第Ⅱ类适用于鲜食以及加工糟辣椒、油辣椒和煳辣椒面,第Ⅲ类适用于辣味调味品。试验结果为辣椒资源的挖掘利用和优良品种的选育奠定了基础。
2025年02期 v.38;No.237 50-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2K] [下载次数:6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2 ] - 张文昌;孙文化;王海彦;尹琪;孔维丽;何培新;刘伟;
采集栽培驯化基地的黄色羊肚菌子囊果样品,经组织分离获得了菌丝体培养物,进而采用常规的形态学特征结合多基因系统发育分析,包括内转录间隔区(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s,ITS)、延长因子1α(elongation factor1-alpha,EF1-α)、RNA聚合酶II大小亚基(RNA polymerase II subunit 1/2,RPB1/RPB2)4个DNA片段,对3个可栽培黄色羊肚菌品种进行分类鉴定。子囊果的宏观和微观形态特征表明,驯化栽培羊肚菌属于黄色羊肚菌类群物种;基于4个DNA片段的系统发育分析表明,3个驯化羊肚菌品种序列与10个黄色羊肚菌参考序列一起被聚类在黄色羊肚菌支系(Esculenta clade)内,与Mes-21标本被聚类在一个单系发育类群(支持率100%),表明其属于Mes-21系统发育学种。这是首次被确认的黄色羊肚菌人工栽培种类,将有效地推动我国黄色羊肚菌人工栽培技术发展和规模化栽培应用。
2025年02期 v.38;No.237 59-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6K] [下载次数:1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 ] - 卯明娟;洪鹏;刘迪;陆源添;侯立娟;
菌种质量优劣直接影响产量甚至产业的发展前景,筛选出可用于大规模生产的优良菌株极其重要。通过筛选菌丝生长特性、酶活性、活性物质成分、营养物质,以及拮抗反应和ITS分子鉴定等几个方面,比较菌株间的差异。拮抗和分子鉴定结果表明,10个菌株间的相似性较高,筛选出H29菌株的菌丝生长速度、发酵生物量及胞内外多糖含量、胞内外三萜含量均较高,为优势菌株。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菌丝生长速度、胞内多糖含量和漆酶酶活与发酵生物量呈显著正相关,并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建立了一套递进关键指标的快速评价菌株优劣的体系,其中菌丝生长速度对发酵生物量的影响最大。研究结果为优质黑木耳菌株的快速筛选及在生产中的推广应用奠定了基础。
2025年02期 v.38;No.237 66-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85K] [下载次数:2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0 ] - 牛博文;庞胜群;韩琼琼;苏新;任卫新;
为确保产品供应的均衡性,预测作物生育期对农业生产中品种选择和定植期的合理规划至关重要。针对新开发的加工番茄种植基地,依据加工番茄发育过程对温度的响应特性,构建了一个基于有效积温的生育期模拟模型,并通过不同品种、定植期和生态区域的试验数据对该模型进行了验证。研究结果显示,该模型在多数生育阶段的绝对模拟误差介于0~6 d,根均方差小于4 d,归一化均方根误差均低于15%。在现蕾至开花、坐果至定个、定个至红熟这3个发育阶段,模型的模拟精度高,误差小。整个生育阶段的决定系数(R2)分别为0.971和0.969,表明所构建的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准确性和广泛的适用性,能够为农业生产中品种布局和种植期的合理安排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
2025年02期 v.38;No.237 75-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2K] [下载次数:1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 ] - 胡敏;钟辉丽;常鑫;王智鹏;
为探究不同叶面肥及不同喷施次数对大棚西瓜生长结果的影响,以西瓜品种美丽为材料,采用双因素随机区组设计,以叶面肥类型为主因素,喷施次数为副因素,喷施清水为对照,研究4种不同叶面肥对大棚西瓜农艺性状、果实品质及产量的影响,以期为大棚西瓜高产栽培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叶面肥喷施后西瓜叶片的SPAD值明显增大,喷施纳米铁3次的植株上中下三个部位叶片的SPAD值较对照分别显著提高10.80%、13.28%、10.93%;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提高,与对照相比,喷施纳米铁和黑水·康补3次,西瓜中心、边缘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分别显著提高7.05%、5.79%和7.05%、5.04%。甲壳宝、菌加钙、纳米铁、黑水·康补喷施3次的西瓜产量分别较对照显著提高14.82%、13.25%、17.46%、17.93%。综上,喷施纳米铁和黑水·康补3次对西瓜产量和品质的提升效果最好。
2025年02期 v.38;No.237 82-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6K] [下载次数:1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7 ] - 李帅;程李洋;常相杰;杨晓娟;余梦梦;李俊华;
为探究生物有机肥不同施用量对连作甜瓜生长、产量、品质及土壤养分的影响,以春蕾17号甜瓜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5个生物有机肥用量:0(CK)、1%(BIO1)、2%(BIO2)、3%(BIO3)、4%(BIO4)对甜瓜生长及土壤肥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K相比,随着生物有机肥用量的增加,整体上土壤有机质和速效养分含量逐渐升高;叶片净光合速率和抗氧化酶活性随着施用量的增加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以BIO3处理提升效果最佳,其中膨大期叶片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过氧化氢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分别较CK显著提高了81.07%、52.09%、60.81%、23.51%和17.45%。BIO3处理产量较CK显著提高了9.18%。中心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为BIO3处理最高,较CK提高了9.39%;而丙二醛含量则是先降低后升高,BIO4处理含量最高。通过主成分分析对甜瓜产量、品质、土壤肥力、叶片光合指标和抗氧化酶活性进行综合评价,综合评价排名为:BIO3>BIO4>BIO2>BIO1>CK。综上,适量施加生物有机肥能够显著提高土壤肥力、植株抗逆能力、甜瓜产量和品质,其中3%生物有机肥(BIO3)处理的效果最佳。
2025年02期 v.38;No.237 90-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69K] [下载次数:3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3 ] - 谢英添;刁卫平;郑佳秋;吴文丽;束秀玉;李长根;尤春;
为优化大棚连作青椒的栽培模式,选取连续种植3 a(6茬)的大棚青椒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田间试验,对比分析了6种不同的种植模式对青椒产量、品质及土壤细菌多样性的影响,并初步探讨了这三者之间的相关性。研究结果显示,在施基肥+翻耕+原点定植(T4)的种植模式下,青椒的单株鲜质量、单株干质量及产量均达到最高,分别为337.53 g、78.77 g、3 506.65 kg·667 m~(-2),相较于施基肥+翻耕+非原点定植(对照组T3)分别提高了22.71%、20.24%和28.91%;其次是不施基肥+免耕+原点定植模式(T6),其他处理组的鲜质量、干质量及产量均低于对照组5.06%~27.26%、13.10%~21.45%和7.55%~19.33%。在土壤细菌的OTUs、ACE、Shannon指数方面,T6与T4处理组普遍高于其他处理组,相较于对照组,增幅为1.14%~4.11%。在品质方面,不施基肥+免耕+非原点定植模式(T5)下的青椒品质最优。不同种植模式下优势菌群基本相似,主要包括变形菌门、放线菌门、厚壁菌门、拟杆菌门、酸杆菌门。通过Pearson相关性分析表明,Alpha多样性指数与辣椒产量呈正相关,与品质指标呈负相关。综合考量多种因素,施用基肥、翻耕及原点定植(T4)或不施用基肥、免耕及原点定植(T6)是推荐的两种种植模式。
2025年02期 v.38;No.237 98-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9K] [下载次数: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 ] - 魏煜嵘;马英杰;艾鹏睿;
为深入研究乌鲁木齐地区温室白萝卜的最佳水溶性肥料施用方案,设置了4个不同浓度梯度的水溶性肥料处理组,构建基于核主成分分析(KPCA)降维技术的隶属函数综合评价体系,旨在评估水溶性肥料对温室萝卜生长、产量及果实品质等多方面指标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高浓度的氮、磷、钾水溶性肥料有助于提升产量;而低浓度的水溶性肥料则有利于提升维生素C和可溶性糖含量;中等浓度的水溶性肥料则对提高单株单果质量有积极作用。此外,水溶性肥料浓度与干物质质量、株高与可溶性糖含量、叶片数与叶长、667 m2产量与收益比等指标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而株高与单果质量、维生素C含量与SPAD值、单果质量与可溶性糖含量之间则表现出显著的负相关性。这些结果揭示了白萝卜的农艺性状与品质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和相互制约关系。为了全面评估不同浓度水溶性肥料对温室萝卜生长、产量及品质的影响,采用基于KPCA降维技术的多指标综合评价体系,提取了3个主成分F1、F2、F3;通过隶属函数对这3个主成分进行了综合评价,并分析了12个指标间的相关性以及地上部分干物质的积累规律,以增产提质为目标,筛选出最优的水肥处理方案为M2处理(高磷型105 kg·hm~(-2)、生根型785 kg·hm~(-2)、农用微生物菌剂75 kg·hm~(-2)、根茎专用型105 kg·hm~(-2))。
2025年02期 v.38;No.237 107-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00K] [下载次数: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 饶莉萍;邹雪;陈年伟;余韩开宗;刘丽芳;丁凡;
为了探究生长调节剂和密度对马铃薯种薯繁育效益的影响,以品种黑美人和费乌瑞它的原种为材料,设置CK(4000株·667 m~(-2))、T1(6000株·667 m~(-2))、T2(8000株·667 m~(-2))、T3(4000株·667 m~(-2),喷施50 mg·L~(-1)GA3和30 mg·L~(-1)ABA)、T4(4000株·667 m~(-2),喷施50 mg·L-1GA3、30 mg·L-1ABA和60μg·L~(-1)BR)共5个处理,连续2年研究对马铃薯生长形态、产量、品质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喷施生长调控物质后,株高显著增加,而叶片单位面积的质量则显著下降。同时,相较于使用生长调节剂,提高种植密度对增产的促进作用更为明显,黑美人2020年以T1产量最高,比对照增产69.91%,2021年以T2产量最高,增产62.38%,费乌瑞它2年中均以T2产量最高,2020、2021年分别增产82.93%、44.36%,各处理下两品种的干物质、花青素含量无显著差异,淀粉、维生素C、还原糖、粗蛋白含量为黑美人变化显著,费乌瑞它无显著差异。综上所述,8000株·667 m~(-2)为黑美人和费乌瑞它适宜种植密度,有效种薯产量分别为2 158.82 kg·667 m~(-2)和2 790.63 kg·667 m~(-2),预估产值分别达3 892.28元·667 m~(-2)和4 268.89元·667 m~(-2)。
2025年02期 v.38;No.237 115-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5K] [下载次数:1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 李璐;杨丹;王素华;蒋万;李树举;万国安;蒯星龙;孙芳;曾祥林;
为筛选出适宜湖南省种植的丰产、稳产马铃薯新品种,2018-2020年连续3 a(年)对引进的6个品种进行物候期、植株和块茎外观性状及田间主要农艺性状和产量性状观察,采用双因素方差分析和GGE双标图分析品种的稳定性、丰产性和适应性。结果表明,不同马铃薯品种的外观和主要农艺性状差异显著。对品种产量相关性状影响的贡献度依次为环境>基因型>基因型-环境互作。评价品种鲜薯产量、株高、单株薯数和干物质率时,要充分考虑基因型与环境的互作效应。GGE双标分析筛选出1个新品种华薯1号,其丰产性和稳产性表现突出,适宜在本区域进一步示范推广。
2025年02期 v.38;No.237 123-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9K] [下载次数: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徐元柳;黄磊;刘敏;杨家伟;白庆荣;杨超;
为明确2023年在贵州省黔西南州兴义市引起当地特色作物紫山药干腐病的病原菌的分类地位,采用组织分离法和单孢纯化法获得培养特征一致的15个菌株。代表菌株SY2-2经柯氏验证为病原物,结合形态学特征观察及ITS与RPB2基因序列分析,构建系统进化树,确定引起紫山药干腐病的病原菌为产核青霉菌Penicillium sclerotigenum。该研究结果为贵州省紫山药干腐病的科学防控奠定了理论基础。
2025年02期 v.38;No.237 129-1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4K] [下载次数: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 ] - 李雨晗;胡丽萍;伍纲;王星;夏婷;王丽萍;梁浩;
夏季温室育苗容易出现徒长现象,为了探究优质高效的夏季快菜育苗方式,以快菜为试材,在不同设施内并施用植物生长延缓剂比久(N-二甲胺基琥珀酰胺)育苗,分析不同的环境因子和比久对快菜生长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正常温室育苗相比,植物工厂培育的快菜苗期茎叶粗壮,叶片宽大,将其培育成快菜成株后,能增加叶长、叶柄长、叶宽和叶片数,光合能力显著增强,快菜的可溶性糖、维生素C、可溶性蛋白和纤维素含量分别较温室显著提高了5.69%、8.60%、27.22%和22.96%;喷施比久能显著提高温室徒长苗的光合能力和根系活力,净光合速率和根系活力分别较温室对照提高了12.99%和33.08%。综上,植物工厂是夏季培育优质快菜苗的适宜场所,比久对快菜苗徒长具有良好的抑制效果。
2025年02期 v.38;No.237 134-1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68K] [下载次数: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0 ] - 徐有权;牛旭旭;吴帼秀;崔丹丹;王凡;李阳;李严曼;李胜利;
种子丸粒化是实现工厂化育苗机械化精量播种的有力措施。大葱是主要调味蔬菜之一,但其种子粒径较小,且不规则,从而制约大葱育苗集约化高效生产。以大葱种子为试验材料,对使用不同填充物料制备的大葱丸粒化种子进行丸化指标和发芽指标的测定与分析,并对部分指标进行隶属函数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与凹凸棒土相比,膨润土是大葱种子丸粒化的理想填充物料之一,所制备的丸粒化种子近球形、质量较好,且发芽指标显著优于凹凸棒土。填充物料中添加珍珠岩能够促进大葱丸粒化种子萌发。以珍珠岩、膨润土、滑石粉质量比为4∶26∶70制备的丸粒化种子,符合种子丸粒化的要求,且各项发芽指标均显著优于以膨润土和滑石粉质量比为30∶70制备的丸粒化种子。该研究明确了蒸馏水作为黏合剂时,珍珠岩、膨润土、滑石粉质量比4∶26∶70作为填充物料制备大葱丸粒化种子的效果最好,可为种子丸粒化技术在大葱工厂化育苗的机械化、精量化播种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2025年02期 v.38;No.237 142-1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10K] [下载次数:2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 齐文;陈剑;李嘉慧;钱仲仓;
为明确黑水虻虫沙堆肥在蔬菜生产中的实际应用效果,采用大田露地栽培,以不施肥处理为对照(CK),研究黑水虻虫沙质量占比分别为0、3%、6%、9%的4种不同堆肥在22.50 t·hm-2施用量下对青菜生长、产量、品质、土壤肥力和土壤水溶性盐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堆肥的处理除成活率和SPAD值外,其余农艺性状指标均较CK有所提高;随着所施堆肥中黑水虻虫沙占比的增加,青菜的叶展、叶片数及产量均呈上升趋势,单株质量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土壤pH呈下降趋势,0~20 cm深度土壤的水溶性盐分含量呈上升趋势。与CK相比,C6处理(黑水虻虫沙质量占比6%)青菜的产量显著提高107.63%,品质未明显下降,土壤p H、水溶性盐分含量均无显著差异,有机质含量提高5.95%,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分别显著提高21.72%、116.83%、605.38%。综上,C6处理的黑水虻虫沙堆肥(虫沙、羊粪、番茄秸秆质量比为2∶10∶22)效果最好。
2025年02期 v.38;No.237 150-1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3K] [下载次数:3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孙芯;高杨;周钰潇;孙晋涛;潘声旺;
为了解成都平原5种主流蔬菜(油麦菜、生菜、小白菜、萝卜和莴笋)对土壤镉(Cd)富集能力的种间差异,评价土壤Cd污染的富集风险及潜在食品安全隐患,建立成都平原主流蔬菜产地的土壤Cd安全阈值,通过盆栽模拟试验对比5种蔬菜在5个Cd污染水平(0.13、0.20、0.32、0.73及1.02 mg·kg~(-1))下对土壤Cd的富集与转运能力,揭示其潜在的健康风险,阐明土壤Cd安全阈值。在试验浓度(0.13~1.02 mg·kg~(-1))范围内,5种蔬菜在不同污染浓度下对Cd的富集量及富集系数存在显著差异,其中莴笋最高,油麦菜最低;生菜、萝卜、小白菜3种蔬菜的富集系数的波动性和变异性大。低污染水平(0.13、0.20、0.32 mg·kg~(-1))下,5种蔬菜对成人未构成健康风险,而莴笋在0.32 mg·kg~(-1)水平下对儿童存在潜在的健康风险。就成都平原而言,油麦菜、生菜、小白菜、萝卜的土壤Cd安全阈值为0.32 mg·kg~(-1),莴笋的土壤Cd安全阈值为0.20 mg·kg~(-1)。不同土壤Cd污染水平下,蔬菜中Cd含量和富集系数具有种间差异,种植时应参考健康风险评价和安全阈值,保障蔬菜安全生产,加快绿色农业发展进程。
2025年02期 v.38;No.237 157-1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08K] [下载次数:1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